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20年清洁生产产业推进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及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公告
甘肃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 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公告
文号:甘工信发〔2020〕41号
各市、州工信局,兰州新区经发局: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甘肃省清洁生产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有关要求,深入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编制了《2020年清洁生产产业推进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2月13日
2020年清洁生产产业推进工作要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制造强省、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打好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绿色技术产品推广,加强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提高工业固废资源利用水平,壮大清洁生产产业,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末,完成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相比2015年下降17%、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降低30%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的目标任务。
一、深入研究产业发展重点,做好引领示范。按照《甘肃省清洁生产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发挥牵头部门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部门互动、区域联动、上下齐动的清洁生产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产业发展重点,解决产业推动难题,协同开展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做好清洁生产产业项目培育与谋划并进行动态调整,按时限报送项目进展及产业运行分析情况报告。
二、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助推绿色转型。一是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打造绿色工业园区,遴选发布一批省级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推荐优秀企业申请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二是利用清洁生产产业基金、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绿色信贷等手段支持清洁生产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重大项目监督管理,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三是总结梳理重点项目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遴选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典型案例,对创建经验、典型案例等进行交流宣传。
三、深入实施产业创新工程,提升创新水平。积极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用”合作,开展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课题研究,对清洁生产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规范管理第三方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拥有技术专利、技术专长的国内外清洁生产(绿色发展)中心、清洁生产(绿色发展)技术服务咨询机构落户甘肃、服务甘肃,帮助我省工业企业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水平。
四、实施产业基金扶持工程,提高基金效益。依托甘肃省绿色生态清洁生产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搭建互动平台,鼓励支持省内优秀企业与产业基金开展深度合作,制定印发清洁生产产业发展基金工作指南,严格标准、规范程序,促使产业基金更好发挥作用。
五、深入实施工业节能工程,提升能效水平。一是组织开展石化化工、有色金属、轻工、数据中心等行业专项工业节能监察,实现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监察全覆盖。创新节能监察模式,通过联合执法、跨市州业务交流等方式,促进全省节能监察工作平衡发展,推动完善节能监察体系建设。二是指导各市州做好辖区内重点用能企业工业节能工作,按照工信部统一安排部署,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节能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用能效率。加强对节能诊断服务机构的管理指导,鼓励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大型企业、节能技术装备提供商等积极参与,按照节能诊断服务效果对第三方诊断服务机构进行管理考核。三是立足石化、有色、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遴选推荐我省企业先进技术与装备,申请入选工信部推荐目录。四是联合水利厅继续组织开展工业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对重点行业、重点市州实施分类指导,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节水标准,实施水效“领跑者”制度,在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用水行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五是会同发改、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制定印发《甘肃省2020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综合协调,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六、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提高利用效率。一是持续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探索技术经济性强、环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场化模式,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骨干企业。运用国家“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督促本省企业加快履行溯源责任。二是实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跑者”行动,培育行业骨干企业。继续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强化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一般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及利用率。
七、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普及清洁生产知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与氛围,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补充完善清洁生产专家库,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专业水平高的专家队伍,积极参与我省清洁生产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业务指导并承担清洁生产宣传、培训及技术推广任务,助力我省生态产业发展。